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一章 南北之战 (第8/15页)
省心。 因为,接任这个位置人的也姓桓,叫桓冲,桓温的弟弟。 王、庾、桓、谢,东晋四大门阀,士族势力强大。桓氏掌握军权,连皇帝都要忌惮三分,谢安虽是宰相,也投鼠忌器,不能轻易对桓氏开刀。 怎样才既能抵御前秦的南侵,又减缓地方军阀对东晋中央朝廷的压力?谢安给出了答案。 编练新军。 东晋当时实行世兵制,部队特别是中央军缺乏训练,实战机会又少,战斗力非常之弱。为充实长江下游的军事力量,拱卫首都建康,制约长江上游荆州桓氏势力,在谢安的规划下,377年10月,东晋任命谢安侄子谢玄为建武将军、兖州刺史,领广陵相、监江北诸军事,着手编练新军。 谢玄上任后,把军事办公地点从京口(今江苏镇江市)移到了广陵(今江苏扬州市),发出募兵告示,兵员主要从南徐州(机关所在地京口)、南兖州(机关所在地广陵)二地招募。 谢玄从此二地招募士兵,并非随意决定,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。 徐、兖二州,是北方逃往到南方的流民的集中地。前文提到过,由北方流民组成的“乞活军”,是五胡十六国时期一支战斗力强悍的特种部队,北方流民民风之彪悍世所罕见。 荆州刺史桓温曾明确指出:“京口酒可饮,箕可用,兵可使。”东晋老百姓称京口为“北府”,故这支新军被称为北府军。 北府军,从某种意义上说,是“乞活军”的官方版。 后世袁世凯的北洋新军,能募到王士珍、冯国璋、段祺瑞、曹锟、张勋,前世谢玄的北府军也募到了彭城刘牢之、东海何谦、琅琊诸葛侃、乐安高衡、东平刘轨、西河田洛、晋陵孙无终等猛将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