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二章 萧侯的心思 (第13/15页)
昏聩君主形象跃然纸上。然而,真相果真如此?我们来看。 先请注意萧衍得知侯景起兵造反后的表现—“好、好、好”,他连说三个好,就差乐的手舞足蹈了。这表现不是在等着侯景造反,就奇了怪了。 等着侯景造反,天方夜谈?好,我们来从头捋一捋,看看是不是天方夜谈。 萧衍当初为何同意接纳侯景?那是侯景以治下河南十三州降梁,这十三州,可是南梁与东魏对峙的缓冲之地,战略cbd。由此,萧衍才欣然接受豺狼一样的侯景,还派了十万大军去接应。 然而,萧衍没想到侯景这么不争气,半年不到就被东魏击败,河南丢了不说,还连累南梁在寒山之战损失十万精锐,皇侄萧渊明被俘。 再看侯景,一点儿事儿没有,率800残兵悠哉悠哉退到南梁国境,还趁机占了南梁军事重镇、建康的门户寿阳。 由此造成的结局是什么?是侯景成了萧衍手里的一枚烫手山芋。 萧衍之前为何如此厚待侯景?是因为他手里不仅有地,还有兵马,借助他的投靠,可拿下河南之地,甚至能一举荡平中原。如今,不光河南没了,还搭进去一个寿阳,这可是萧衍与几代北魏皇帝斗智斗勇才赢回来的寿阳啊。 所以,如今的萧衍,一想到侯景,一定是气不打一处来。那既然这么恨侯景,派人去剿灭不就行了?反正他不过才八百兵马。 然而,萧衍不能。趁人病要人命的事儿,萧衍不会做,至少不敢明做。为何?因为,这样不仅会颠覆其多年以来打造的以慈悲心肠示人的光辉人设,还会断绝异国大将来投之路。 萧衍在位的后半段,南梁成为异国大将的避难所,是有据可考的。其时,正赶上北方的北魏动乱,六镇起义,高欢、宇文泰双雄对峙,乱糟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