历史遗忘的角落_第一章 宇文家的抉择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一章 宇文家的抉择 (第8/9页)

都有个武字,史称为“三武灭佛”。北魏太武帝灭佛前文已有所叙述,现在再来看北周武帝。

    567年,一个叫卫元嵩的人就给周武帝上书,认为“唐、虞无佛图国安;齐、梁有寺舍而祚失者,未合道也。但利民益国,则会佛心耳。夫佛心者,大慈为本,安乐含生,终不苦役黎民。”

    卫元嵩,著名易学家,其有一部著作闻名天下--《元包经》。

    中国易学分为三派,即连山易、归藏易和周易,卫元嵩属归藏易大家,后在四川什邡的紫极观隐居。唐代追封其为“希微真人”,宋代时又为他建“卫先生祠”。

    572年周武帝诛杀权臣宇文护后,于次年12月,干了一件在中国宗教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件事儿。

    他召集道士、和尚、文武百官,对佛、道、儒三教的相关问题进行了一次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。“帝升高坐,辨释三教先后,以儒为先,道教为次,佛教为后”。

    请注意这个排序,意味深长。周武帝把佛教放在最末,明眼人一眼就看出了其意图。帝国至尊对此已有态度,然而,有些佛教徒还是不明就里,一个劲儿的争辩:佛教应当在道教之上。

    帝王定了的事儿,其他程序只不过走个过场,这点儿,千百年来未曾改变。574年5月15日,周武帝直接下诏,“断佛、道二教,经像悉毁,罢沙门、道士,并令还民。并禁诸yin祀,礼典所不载者,尽除之。”

    不仅在本国如此,577年,周武帝率军攻入齐邺城,又将此政策带到了北齐。当时北齐佛风一样兴盛,宇文邕决心将尊儒灭佛的政策也在北齐强行推行,共毁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