历史遗忘的角落_第一章 宇文家的抉择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   第一章 宇文家的抉择 (第9/9页)

寺庙4万座,强迫300万僧尼还俗。

    300万僧尼,相当于当时总人口数十分之一。这些人,被重新登记为国家普通劳动者,意义何在?一是为国家补充了劳动力;二是为国家增加了兵源。

    佛教,与基督教、伊斯兰教并称世界三大宗教。作为舶来品却在世界人口最多的中国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,自然有其独特的生存之道。按照佛教的因果之说,“三武灭佛”中始作俑者都没有好的下场。

    魏太武帝拓跋焘,能征善战、英明神武,却窝窝囊囊的死于一个阉人宗爱之手,可谓离奇。力劝拓跋焘灭佛的大臣崔浩,自如日中天到被灭族,临刑前被士兵们往身上撒尿,受尽侮辱。而与其同宗的信奉佛教的崔模、崔颐等人则得善终。一手缔造“会昌中兴”的唐武宗,灭佛后不久就因服用丹药暴毙,年仅32岁。细思极恐的是,丹药,恰恰是本土宗教道教的产物。

    其实,除“三武”外,灭佛的皇帝一共有4位,还有一位是后周世宗柴荣。所以后世又有“三武一宗灭佛”的说法,而柴荣,也于38岁那年暴毙,政权也被赵匡胤夺走。

    周武帝宇文邕?寿限35岁,生平后文再叙。篡周建隋的隋文帝杨坚,却反其道而行之大兴佛教,其举动更耐人寻味儿。民间甚至有宇文毓托梦杨坚的传说,更为这一举动添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。

    因此,佛教徒们认为,佛教流传的因果报应在这4位皇帝身上是存在的。其中的玄机与真假,世人自悟。老王不好评判,因为,老王是签过不信宗教承诺书的。

    看完北周,我们再来看看另一个王朝的风云变幻。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