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二章 一次宣示正统的北伐 (第10/12页)
个大笔杆子在身边。 丘迟,参谋、秘书(谘议参军、记室)。八岁能文,诗文辞采逸丽,钟嵘的诗歌评论专著《诗品》曾专门收录其文并予以评论:丘诗点缀映媚,似落花依草。故当浅于江淹,而秀于任昉。 《诗品》评价了丘迟的诗,丘迟最擅长的,却不是诗,而是另一种文体。 骈文,又称骈体文、骈俪文或骈偶文,一种起源于汉代、盛行于南北朝的文体。以字句两两相对而成篇章,因其常用四字句、六字句,故也称“四六文”或“骈四俪六”。全篇以双句(俪句、偶句)为主,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。 本次进攻寿阳,在萧宏的授意下,南朝骈文之不朽名篇、历史上著名的劝降书《与陈伯之书》诞生了。劝降从晓之以大义、动之以真情两个方面入手,文辞委婉,情理兼备,切中要害。 陈伯之半文盲,秘书读给他听,越听越受触动: “将军鱼游于沸鼎之中,燕巢于飞幕之上”--这种危局,我怎么就没想到呢? “暮春三月,江南草长,杂花生树,群莺乱飞”--家乡江南的风物,历历在目,故国之思,情景交融,我跑到寒凉的北方来干啥? 一篇骈文,胜过八千铁甲雄兵。情感的暖流,消融了心底的坚冰,陈伯之又投降了,不惜儿子陈虎牙为魏人所杀。 梁城拿下。 梁城失守,北魏宣武帝元恪根据形势判断,南梁这次绝不是仅仅夺取边境几个城池这么简单,急令中山王元英为统帅,率十万大军来拒南梁北伐部队。后来,发现南梁兵力实在是比想象还恐怖,又拨给元英十万精兵。 忽悠陈伯之可以,一听说北魏二十万大军杀到,萧宏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