历史遗忘的角落_第二章 一次宣示正统的北伐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二章 一次宣示正统的北伐 (第11/12页)

不淡定了,立即召开高级军事会议研讨对策。

    萧宏:攻克梁城也算有收获了,咱们见好就收,撤军吧?

    南梁开国功臣吕僧珍,本次受命率羽林军协助作战,赞成撤退,还找到了撤退的理论依据:知难而退,不亦善乎?

    副帅柳恢一听,立即表示大加反对:咱们刚进攻,对方就望风而降,不乘胜追击反而撤退?

    单位的一把手符号象征意义更大,而副职一般都是业务能力最强的干部,柳恢的意见得到大部分人的赞同:皇帝给了我们最精锐的部队和装备,刚开战就开溜,小心被皇帝双开。

    萧宏无奈,硬着头皮表示不再撤军。

    这可是北伐,需要挥戈北上主动进攻,不撤军就够了?萧宏就是这么想的--不撤军,也不进攻。数十万大军就这么在洛口挺着,吃饭、睡觉、拉屎。

    北魏统帅中山王元英有些懵圈,这是什么打法?莫非有什么诡计?

    北魏本次出兵的副帅,也是最强的军事业务干部,南北朝历史上著名的猛将—杨大眼。

    杨大眼,氐族人,武都(今甘肃武都东南)的仇池首领杨难当之孙。骁勇,擅骑射,雄伟挺拔,穿上盔甲,腾挪跳跃,灵活自如,南北朝时期第二跑酷高手。第一跑酷高手是能在兖州尧庙墙壁上行走,直上四丈高、左右横行七步的南梁名将羊侃。

    身为将帅,杨大眼却经常身先士卒,冲锋陷阵,英勇无畏,南朝督军将帅闻之丧胆。甚至传闻,淮泗、荆沔一带民间有孩子啼哭的,父母一说“杨大眼来了”,全都立即止泣,比巧克力还好使。后来,这种用婴儿止啼形容一个人可怕的手法逐渐被用烂了,但杨大眼却是实实在在的第一个。

  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