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《周易》哲学解读 导说第一篇(二十三) (第1/8页)
五.《周易》原创文本的结构形式 3.由《左传》反映春秋时期用于卜筮的卦书其内容格式,以及考古发现《归藏》的结构形式,而由此推断出《周易》原创文本的体例。 通过以上的讨论,我们已知今本《周易》之前的《周易》文本,是春秋《周易》文本。而春秋《周易》文本既非“九·六”爻题的那种文本,而是以《周易》里的“画符号”及名称作为《周易》文本里的每篇文章句子排序的一种结构形式,由此把原创的《周易》文本改变成“繇称”的文本,也由此把《周易》一书原初的性质给改变。我们从《左传》一书里所记载的以《周易》筮之的筮例及引用《周易》的例子,无疑证实了春秋《周易》文本的存在。我们也已知从考古上发现的楚竹书《周易》、帛书《周易》,这些都是以“九·六”爻称取代春秋《周易》文本的不同版本而已。而“九·六”爻称的《周易》文本,却被传承了下来。即我们今天所用的《周易》文本。 从春秋《周易》文本到今本《周易》,由此而知《周易》是个不断被改造的过程。即使作为“九·六”爻题的《周易》文本(今本《周易》),对于卜筮者在卜筮使用过程,同样感觉不能适应卜问人事吉凶。就又进一步对“九·六”爻式的《周易》进行再改造,即1977年阜阳双古堆出土的汉简改造版本《周易》的出现。这种《周易》的内容,是在今本《周易》的基础上又曾添进去占断之辞。在汉人眼里,像《左传》里记载的筮例的解卦方法,深感不能令人信服,就对今本《周易》进行再次改造。用《周易》里的文辞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