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二章 帝国危机 (第3/25页)
却说如此丧气之话,索靖是仕途不顺发牢sao吗?显然不是,因为,他敏锐的看到,西晋帝国在繁荣的表象下,却隐藏着巨大的危机。 一、西晋帝国始终代表着宗室、世家大族的根本利益 晋武帝司马炎代魏称帝后,对曹魏覆灭的经验教训进行了认真的总结。结论?比较喜人--曹魏宗室诸王力量过于弱小,才使得司马家族能取而代之。为不重蹈覆辙,得着手改革分封制,加强司马宗室的力量。 司马炎将其祖司马懿以下宗室子弟均封为王,又不断削弱地方势力,下令“悉去州郡兵,大郡置武吏百人,小郡五十人”。这是不仅裁撤了地方军队,连武将的编制都缩编了。一个小郡编制50个排长,能有多少军队?诸王一旦起兵,地方兵如何抵抗? 之后,分封制虽几经改革,但宗室的力量一直在膨胀。司马炎显然忘记了,西汉时有个重大政治事件叫--“七国之乱”。 在官吏使用和任命上,西晋帝国的官二代官三代官n代们形成了士族门阀制度,士族势力之强大,皇权都不敢轻易开罪。 何为士族门阀制度? 中国古代官宦人家的大门外,一般都有两根柱子,左边一根称为“阀”,右边一根城为“阅”,干什么用的呢? 贴告示用的。但不是贴招领启示之类的告示,而是专门张贴功状的,譬如,这家出了多少个正部级、副部级干部,皇帝给了这家什么什么荣誉等,用来炫耀的。因此,后人就把世代为官的人家称为世族门阀、士族。 中国自古至今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,一直在变化当中。我们来一起看一下中国古代的选人用人。 “法官的儿子永远是法官,贼的儿子永远是贼”--印度电影《流浪者》。当然,这里的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